宝山区罗店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,2019年起根据区相关部委对于“两镇八村”工作的相关要求,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,将天平村、光明村、束里桥村、毛家弄村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村,探索打破镇域壁垒,强化区块联动发展的新模式,积极投身“蝴蝶兰”农村会客厅的打造,为村落发展定位,和品牌导向找准方向,以点位式提升的方式,细化、量化乡村振兴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要求,从而达到风貌、环境、人文等多方面的整体提升。 竖起农村党群“小红旗”,构建乡村治理“新格局”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积极推进乡村治理创新。
筑好农村“防疫网”。 以“四史”学习教育为契机,进一步提升党性,坚定信念,提高政治素养,以史为镜,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,不忘历史、不忘初心。
疫情期间村党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,加强值守,筑起坚强的农村防疫网。
当好治理“宣传员”。
以党建为引领,加强“两镇八村”宣传培训,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建设、村基层治理本领。 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带头宣传引导,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访,以实际行动引领村民做好垃圾分类。 今年下半年通过宝山区乡村治理创新榜平台,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成果宣传。
搭好乡村“连通器”。
结合“社区通”实施“阳光村务工程”,以“四三五融六必访”群众工作法,推行“下楼办公”,设立“一门式办公”区,推行组织引领下“你帮我助”“共建共联”的新模式,建立政府、村集体、群众等各方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公评、共享机制,动员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。
画好乡村治理“同心圆”,涂亮人居环境“新底色”充分发动群众,凝聚群众,共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 整体推进有筹谋。 以“清洁村庄行动”为切入口,开展“四个清”行动,整治脏乱差问题,实施“两个美”工程,提升村容村貌,建立“三个有”机制,推动工作常态化。
“线上线下”巧宣传。
通过标语、社区通、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、文明理念、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,发动广大群众关心、支持并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形成全社会行动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 环境治理下功夫。
截至目前,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6273人次,清理宅前屋后堆物吨、村内水塘32口、村内沟渠公里、河道淤泥吨、畜禽养殖粪污等各类农业生产废弃物吨、残垣断壁371处,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。
点击多元发展“触发器”,打造环保宜居“新业态”以农村自然脉络为基础,紧贴本土实际,注重绿色发展。 打造乡村服务产业链。 天平村将老水厂改造为天平综合商业中心,集现代购物、特色餐饮、乡村民宿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村级重头经济实体。 以“开心农场”为主体的“天平观光休闲中心”集观花赏鱼、蔬果采摘、乡村鱼耕为一体,市场反应良好,预计项目年增收达30万。 占地10000平方米的天平康养中心,预计年租金收入可达300万。
推动农业产销一体化。 光明村为农服务中心集蔬果展示、农业交流、农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目前通过“互联网+”,与盒马生鲜、叮咚买菜等主流生鲜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有效提升农业产业能级。 发展环保循环新农业。
在光明村打造罗店镇首家农业生态循环基地。 厚植环保理念,摒弃过去传统的填埋、堆放、焚烧等处理方式。 采用曝气式发酵工艺,将农作物废料作为有机肥料,变废为宝,有效解决了废弃秸秆、菜叶处理难的问题,打造绿色、环保、循环的农业基地。
目前,“蝴蝶兰”乡村会客厅罗店段的各个点位已基本建设完成,路桥、风貌、公厕、安防、环境、景观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。
产生了凝聚人心的带头效应。 党员先锋带头,村党支部正确引导,充分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,教育引导村民以主人翁态度行动起来,参与农村自治共治。
实现了农村环境的整体美化。 从公共土地、公共场地的环境整治,到河道沟渠的水环境及周边治理,再到涉及每家每户的宅前屋后综合整治、禽畜粪污等废弃物处理的整体突破。 培育了农村产业的新兴品类。
在巩固本土优势农业产业的基础上,坚持了绿色导向,在尽可能保留农村基本风貌的前提下,优化了农业产业规划布局。
(来源:上海基层党建网)(责编:沐一帆、轩召强)。